首頁 > 滾動 > 法治 > 正文

放飛童心 高級技師變身風箏達人
2015-11-18 11:15:49   來源:中國登封網   評論:0 點擊:

 南充風箏協(xié)會日前成立,協(xié)會里有一位風箏愛好者,20多年來他制作了200多個觀賞風箏,成為了該協(xié)會擁有觀賞風箏最多的人。昨(16)日,記

 南充風箏協(xié)會日前成立,協(xié)會里有一位風箏愛好者,20多年來他制作了200多個觀賞風箏,成為了該協(xié)會擁有觀賞風箏最多的人。昨(16)日,記者見到了72歲的王興志,他正在制作觀賞風箏。王興志告訴記者,風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,是他心底里藏著的一份童心。

  年過七旬高級技師愛做觀賞風箏

  王興志,1943年出生在南充,6歲就跟著父親學做風箏。“那個時候做的都是簡單的‘王’字和‘十’字風箏。”王興志至今仍記得他做的風箏飛上天時心頭的那份喜悅。

  后來,王興志在部隊擔任裝備維修技師。而今,這個修槍炮的高級技師變成了民間的風箏達人。1994年,51歲的王興志退休后開始制作風箏。王興志說:“最開始也只能做一些簡單的風箏,慢慢學,就越做越多。”從起初追求風箏的放飛高度,到現在追求風箏的觀賞性,他用21年的時間制作了200多個觀賞風箏,成為了目前南充風箏協(xié)會中擁有觀賞風箏最多的會員。王興志告訴記者,他制作的風箏最大的有8米多長,最小的也有50多厘米,“我打算做更大更美的風箏,拿到嘉陵江邊放飛。”

  “高射炮打蚊子”

  用機械工程學造風箏


說起王興志做風箏,68歲的老伴張于芳笑著說:“他是個撿破爛的。”早些年,王興志一度對做風箏有點癡狂。“走到外頭看到竹子片片就撿回來,別個不要的塑料口袋他也撿回來做風箏。”張于芳說,家人見他這么執(zhí)著,便在陽臺上隔出了一個4平方米大小的儲物間,專門用來放他的“寶貝”。

  “他只要一做風箏,屋頭啥事不做,喊吃飯都不得停,有時候做個風箏熬到深夜,非要做好了才肯睡覺。”在張于芳看來,王興志中了風箏的“魔”。聽見老伴這樣說,王興志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做起風箏來就曉不得身邊發(fā)生了啥子事情。”

  一開始,王興志就只能做簡單的風箏,基本上沒有什么觀賞性,在跟其他風箏愛好者交流之后,他慢慢摸索了一套制作觀賞風箏的技術。為了尋找到最佳的風箏制作圖案,他時常拿著手機到處拍照。

  王興志不懂電腦,也不知道如何將手機上的照片放大打印出來。他制作圖案的辦法就是運用機械工程學,將照片中的圖案按照一定比例放大,然后用紙片將圖案剪出來。“這是我最拿手的,干了多年機械活,想不到做風箏能派上用場。”王興志笑著說。

  有人笑老王做風箏的方法是“用高射炮打蚊子”。在老王制作的風箏中,圖案從人物到花鳥魚蟲,他都做得惟妙惟肖。

  “每天,我們這些風箏愛好者都聚在一起,討論做風箏、放風箏,又不費錢,還鍛煉身體。”王興志說,他最開心的時刻莫過于將自己制作的新風箏放上天,那時的他仿佛回到了兒時:手提親手制作的風箏,在嘉陵江邊無憂無慮地快樂奔跑…… 

相關熱詞搜索:達人 技師 童心

上一篇:上海閘北掌上警務服務群眾更便捷
下一篇:彰武駐村扶貧“三頻共振”聚合力

分享到: 收藏

右側版權信息

凡本網注明"來源:中國登封網 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中國登封網,轉載請注明"來源中國登封網“。

凡本網注明 "來源:XXX(非中國登封網)" 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